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战略部署,深刻领悟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的时代要求,11月7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孔子学院工作办公室党支部组织党员集中学习了2025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以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答好强国建设时代命题》。

课程中呈现的高校生动案例,系统展示了我国高校在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体现了在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彰显出中国教育宽广的国际视野与坚定的责任担当。
通过微党课,支部党员深入学习领会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实践路径与时代要求,并结合实际工作展开研讨,凝聚思想共识。
支部书记、孔子学院工作办公室主任兼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副主任、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周勇表示,微党课中的案例让我们深刻看到,教育对外开放是双向赋能的过程。孔子学院作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平台,正是践行‘文明互鉴’使命的生动载体。未来我们将借鉴案例中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国际中文教育资源供给,构建交流平台,推动中外师生深度交流互动,让更多海外朋友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通过点滴努力,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支部组织委员王振宇谈到,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不是抽象概念,而是需要每位党员立足岗位践行的具体行动。结合党课学习,我们要把开放思维融入日常工作中,在语言传授中自然融入当代中国的真实故事,在文化交流中做平等、友好的使者。我将努力提升跨文化教学能力,用好课堂内外各种机会,以专业和热忱架起中外理解的桥梁,用实际行动为学校的对外开放事业贡献基层力量。
支部党员胡汶青认为,通过学习观看微党课,使我深刻认识到,提升国际影响力,核心在于通过务实合作与高质量成果贡献,使中国教育、科技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焕发独特光彩,赢得广泛认同。作为从事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中文教师,我们更应立足本位,以更开阔的视野和积极的姿态,投身于此项事业,为答好强国建设的时代命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支部党员张天池表示,通过学习我理解了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与增强国际话语权之间的内在逻辑,通过高质量的开放合作提升自身实力,进而才能有效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设置议题、制定标准。具体到行动上,我们必须致力于将国际中文教育打造为一座双向桥梁:既要扎根中国深厚的语言文化底蕴,构建具有国际公信力的课程与评价体系;又要主动对接全球需求,培养能理解中国、联通世界的卓越人才。最终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升华。
本次微党课内容丰富、案例鲜活,既深化了党员对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意义的认识,也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的职责使命。支部将立足本职工作,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在推进中外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务实笃行,为学校高水平对外开放事业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