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于5月9日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殷切期望。这封回信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迅速引起了热烈讨论。
5月12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社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的回信精神座谈会,期刊社全体党员参加座谈会并积极交流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指出:“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常务副主编付长珍表示,《学报(哲社版)》一直致力于“中国当代学术话语构建”,开设了“再写中国伦理学”“对话大师”“国家话语生态”等栏目;并一贯重视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重视支持青年学人的成长,推动中外学术交流。付老师应邀参加了《文史哲》70周年创刊纪念会,她向大家介绍了相关情况及参会感受。她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创办最早的高校文科学报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杂志,《文史哲》一直都是文科学报的一个传奇、一面旗帜。《学报(哲社版)》也以文史哲栏目见长,要对标其做法,在工作流程、组稿方式等方面持续加以改进。今后我们将继续坚守初心,提高策划能力,引领学术创新,实现学术期刊的价值与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主编杨九诠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学报(教科版)》的理解就是回应社会重大关切。《学报(教科版)》立足于推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范式转型,较早关注中国经验与实践,出版了“0—3岁儿童早期发展研究”专刊、“教育精准扶贫中随机干预实验的中国经验”专刊,并即将推出“中国经验:教研制度推进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专刊。学术期刊作为知识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要成为优秀成果的策源地。《教科版》把中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生产与传播策源地作为功能定位,要向《文史哲》学习,全力推动来稿、组稿方式变革,提高政治站位,推动文化策划、知识策划。
学报期刊社主任黄薇表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创刊于1955年11月,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创办的学术刊物之一。66年来,学报促进了一代又一代学人的成长,承载了学术的光荣与梦想。总书记的回信对学术期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我们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学报期刊社要贯彻和落实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积极汲取优秀期刊的经验,既要有“初心”又要有“情怀”,努力探索新的办刊举措,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扩大学报的学术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要办好“刊”,又要办“好刊”,使得学报成为高品质的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
期刊社党员们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文史哲》的成就与贡献给予了肯定,让我们都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增强了信心与底气。总书记的回信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了殷切期望,指明了努力方向。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坚守初心、引领创新,继续为弘扬中国精神、中国思想和中国理论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