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国有资产管理处党支部与出版社第四党支部、外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在闵行校区外语学院联合开展“传承译界薪火·品读经典译著·共筑教育强国”主题党日活动。三个党支部的40余名党员参加活动,部分师生党员列席。活动由外语学院团委书记、专职辅导员曹安琦主持。
与会党员一同参观了外语学院“丽娃河畔的翻译家成果陈列室”。陈列室由“文起丽娃河”“拾香译名篇”“语筑共同体”三部分组成,以“勇担时代使命”为主线,系统梳理了不同时代的翻译家们的翻译思想和翻译成果,展示了王智量、王冀刚、何敬业、戈宝权等翻译家的原始手稿和著作文献,立体化呈现了华东师大翻译家群体薪火相传的精神脉络。

外语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介绍了外语学院“丽娃河畔的翻译家”品牌建设脉络和翻译家成果陈列室的建设理念,以及外语学院深入探究丽娃河畔翻译家内涵和品牌价值、致力于打造‘三横三纵’多维度育人工作格局的努力。韩春红表示,外语学院将始终以专业行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并期待与出版社、国有资产管理处携手构建“大育人格局”。

外语学院俄语专业本科生党员钱佳蕾以中俄双语朗诵了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戈宝权译)。
国有资产管理处党支部和出版社第四党支部的8名教职工党员集体朗诵《共产党宣言》(节选)。


与会党员围绕“传承译界薪火”“品读经典译著”“共筑教育强国”“一站式育人”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出版社第四党支部党员、总编辑龚海燕表示,出版工作者和翻译家共同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要不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持之以恒地传播中国学术声音,讲好中国教育故事。出版行业在促进国际学术交流的同时,更应守住初心,弘扬前辈们精益求精、胸怀天下的精神,将华东师大翻译家的精神代代相传,使之生生不息、璀璨生辉。

出版社第四党支部党员、编辑阮光页探讨了AI时代下翻译和出版行业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他以“人形机器人能否浮水”为喻,强调人类创造力不可替代,如《海燕》朗诵中情感层次的细腻处理,恰是机器难以企及的“人文温度”,未来会有很多新课题值得去探索。
出版社第四党支部党员、编辑夏海涵认为,出版人的工作旨在架桥和摆渡,例如《冯契文集》英文版版权的输出历程,展现了三代出版人“架桥”国际学术交流的努力。正是翻译家的笔耕不辍,成就了读者心中永远的经典著作。
出版社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编辑陈斌回顾了与周克希、王智量、孙梁、曹国维等老一辈翻译家的合作故事,同时介绍了与外语学院中青年学者之间的图书合作。他表示,经过时间的积淀,外语学院已经成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重要的出版合作伙伴,相信未来双方的联系一定会更加密切,书写一段更长久的书缘。
出版社第四党支部党员、编辑彭文曼认为引进优秀的海外学术著作是推动学术交流、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渠道,学术翻译需严守版权规范。译者碰到不熟悉的人名、地名和专业术语时,要多查找相关资料;学术编辑也需要与译者反复沟通、对译文进行修改润色、对注释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国有资产管理处党支部党员、副处长肖李敏以王阳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为切入点,提出翻译家精神的核心在于“立志”。从郭大力翻译《资本论》的革命理想,到当代译者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担当,都要以“爱国心”为根基。
国有资产管理处党支部党员、副处长吴鹰建议外语专业学生要突破“语言工具论”的局限,将语言学习作为接触不同领域的媒介,进而从多角度思考社会问题,以此拓展外语的实际效能,更好发挥其应用价值。他还倡导学生通过跨学科阅读主动激发多元思考,以语言为桥梁通向更广阔的学术天地。
外语学院翻译专业本科生党员周思成认为,作为一名翻译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更要博闻多识、深入钻研,对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涉猎和研究。在AI时代,要在前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技术提效、以人文守魂,传承和创新“翻译家精神”。
外语学院德语专业本科生党员张邵楠认为,“严谨态度+文化责任感”是传承翻译家精神的关键,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要树立文化传播的责任感,坚持“引进来”西方经典,也要“走出去”传播优秀中国作品。
活动中,出版社向外语学院学子赠送了《中外文学因缘》《追寻逝去的时光》等经典译著,鼓励外语学院学子以书为媒、传承翻译家精神。

国有资产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处长王淑仙在总结时肯定了“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价值。她表示,国有资产管理处与外语学院通过多年结对共建,从支持学生戏剧节到助力“一站式社区”建设,始终以资源整合赋能育人实效。她认为,在AI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科建设既要顺应智能化趋势,更需坚守人文特色与专业内核。建议外语学院学子通过跨学科融合应对技术挑战,夯实语言功底与艺术创造力两大核心竞争力。她提出,今后应深化“党建+业务”双轮驱动机制,与学院共建具有“思想深度、人文温度、使命担当”的新时代翻译人才培育体系,为教育强国与文化传播能力建设提供复合型人才支撑。

本次活动通过“参观—研讨—交流”,展现、学习和传承了我校翻译家群“胸怀天下、精益求精”的精神谱系,为构建“三横三纵”育人格局提供了跨支部协作的尝试。未来,各单位将持续推动翻译家精神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让丽娃河畔的文脉在樱桃河畔续写新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