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委
您的位置: 首页  首页栏目  党建动态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党支部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发布日期: 2024-09-02   浏览次数 10

  8月26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党支部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暨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会上,与会党员集中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等文件。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党支部书记、处长蒯曙光在领学时系统梳理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上海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强调,科学与教育进步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华东师范大学地处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应牢牢把握机遇,发挥自身优势,致力于发展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教育,为推进上海城市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极贡献力量。

  支部党员孙小燕谈到,全会强调坚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多次谈及“全球”,体现了我们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的思路与决心,彰显了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自信,这是我们外事工作者要深刻领悟、有效执行的工作指南。

  支部宣传委员雷妍表示,通过学习文件和专家解读,深刻认识到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具体从物质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三方面加以理解,强调的是这三方面的均衡发展,所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行稳致远的现代化。

  支部党员张超谈到,本次学习后深受鼓舞,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好好干。面对矛盾要敢于协调,面对长期性的任务要保持强大韧劲和高度专注,面对跨部门工作要向前一步主动作为。要在工作的提质增效上下功夫,要根据学校发展需求在各学科的国际合作交流上下功夫。

  支部党员蔡琰表示,从个人从事的外国专家工作讲,发挥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日常中要不断以学促干、拓展思维,同时以求学之姿在实践中积累方法锦囊,把老师们的声音转化为工作的好方法,把有益的经验转化为工作提升的台阶,推动服务成效迭代升级。

  支部党员吴双丽谈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重要的驱动力和引擎。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集中交汇点,身处其中服务外事,要积极推广学校在智能教育领域成就成果,切实提升我校的国际影响力。

  面临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本次专题学习为如何高质量推进学校国际化发展暨港澳台合作交流指明方向,坚定了支部党员同志们努力开创学校教育国际化新时代的信念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