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委
您的位置: 首页  首页栏目  党建动态

建党百年 学术在场——学报期刊社党支部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日期: 2021-07-04   浏览次数 69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策划组织的“建党百年”栏目于今年第3期刊发。以此为契机,学报期刊社党支部于630日组织开展了“建党百年 学术在场”主题党日活动,期刊社全体党员参加活动并积极交流发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作为一个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何能始终风华正茂,始终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人凭借着什么样的精神力量走过了艰辛而辉煌的百年历程“建党百年”栏目责任编辑刘晓虹老师指出,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创造的经验,梳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谱系、内涵与特点,无疑是从学术视角回望历史不可或缺的内容,哲社版学报2021年第3期刊发的黄力之教授、齐卫平教授的两篇特约论文,即体现了这方面的努力。

黄力之教授的《论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坚定意志》一文指出,1996年历史学家唐德刚把中国的现代化转型称为冲出历史三峡。中国共产党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定位在现代化的中国,为现代化构筑了历史平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启现代化航程。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的推进,一是为现代化正名;二是确定现代化的参照系主要在发达国家,以赶上时代为改革之目的;三是承认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习近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党的几代领导人追求现代化的坚定意志并开拓前行。一方面,在逆全球化思潮肆虐时,坚持全球化、坚持对外开放的思想不动摇;另一方面,面对内部的“现代化即西化”思潮,区分清楚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坚守现代化,拒绝全盘西化。同时,习近平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看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齐卫平教授的《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之红色基因的四个特征》一文指出,百年历史实践构筑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以红色基因为生成基础,红色基因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基本底色和深刻内涵。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之红色基因的人民性特征,提供了百年历史实践中始终践行初心使命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之红色基因的斗争性特征,激发出不畏艰险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战斗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之红色基因的实践性特征,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之红色基因的创新性特征,为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脉搏开拓奋进明确了方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是百年历史实践留下的宝贵财富,红色基因在党的生命延续中始终被传承赓续,对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

哲社版学报常务副主编付长珍老师表示,学报长期以来关注社会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加强选题策划,以学术的方式回应党和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需求近年来,期刊围绕“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等刊发了基于不同视角和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成果,如2018年特别策划“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2019年策划出版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跨学科城市研究”专刊。另外,通过设立“理论前沿”“当代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等栏目,在推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方面起到了良好舆论导向作用。

随后,期刊社党员们交流、分享了自己的入党初心。期刊社几位老党员都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求学、入党、成长起来的,从他们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党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党强大的自我纠错和自我革新的能力,中国共产党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在实践中解决、完善许多问题更为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因为我党具有特殊的“红色基因

在新文化运动洗礼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便高度重视思想学术与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中国学术百年发展的历史。作为学术期刊的一份子,期刊社的党员们将不忘初心,始终坚持追求真理,为学术的发展与建构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