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校友工作办公室、教育发展基金工作办公室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观看电影《望道》,同悟“真理之甘”,共溯“信仰之源”。
《望道》是一部讲述革命前辈、《共产党宣言》首位中文版全译者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并参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建设的历史传记电影。电影通过细腻的镜头和流畅的叙事,将陈望道先生的一生和时代背景交织在一起,生动展现了陈望道先生的理想信念、革命情怀和人生抉择,刻画出一批批有志青年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紧密融合的起伏人生,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成长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

电影中的陈望道先生一边教书育人,一边为自己的热爱奔走呼号,让那个时代的新青年热血沸腾、坚定信仰,也让支部党员深受感动和启发。观影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向陈望道先生等革命前辈学习,发扬“望道”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的庄严承诺。
支部书记、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教育发展基金工作办公室主任斯阳表示,电影展示了陈望道对信仰的追求、与陈独秀等人的革命友谊、与妻子蔡慕晖相知相伴的历程,感人至深。带着极强“望道”情怀的新青年陈望道,在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房,不舍昼夜翻译来自西方的思想典籍《共产党宣言》,为了给英文原意安上恰当又贴切的词语——有产者与无产者,他字斟句酌,伟大的译本影响了几代共产党人。“真理的味道有点甜”的故事就源自于此。
支部党员、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教育发展基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朱捷表示,《望道》这部电影,从翻译《共产党宣言》这一桩党史上的重要事件为切入点,将陈望道与挚友陈独秀、妻子蔡慕晖,以及众多学生的一生娓娓道来,展现了他们寻找并坚持真理的征程。“茅屋里求学,战火中教书”,老一辈教育家为了革命的理想信念而坚守,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更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为教育强国建设而团结奋斗。
支部党员、教育发展基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宛姝表示,《望道》影片折射出一位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的革命者光辉而艰难的求索人生,如泰戈尔所说:“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无论是陈望道,还是阿龙、杨逢林等,在追求光明的坎坷中,充满了对真理的信念,眼神中射出一道光芒,充满了对信念的希望。
入党积极分子杭婧婧表示,观影过程中我数次泪目,深刻感受到了这份跨越百年的精神力量,更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接续奋斗的决心。
短短两个小时的电影,对支部全体而言却是一次珍贵的精神洗礼和精神鼓舞,激励着我们时刻铭记初心使命、不断奋发向上,将力量信念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决心和动力,为推动学校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