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全国第37个教师节,杜震宇教授获得“上海市育才奖”。9月24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党支部联合孔子学院工作办公室党支部召开主题党日活动。杜震宇教授以“八年磨一课,精研为育人”为主题,分享了其开设的《食品安全与科学理性》这门全校精品核心通识课的缘起与建设历程。会议由支部副书记孙一主持。

杜震宇教授首先从自身的留学工作经历讲起,向大家娓娓道来当初他选择回国并扎根高校的原因:国外的学习工作经历令杜老师重建了国际观,进而重建了他的国家观和民族观。正是这份家国情怀,使他决心在回国后借助自身的专业知识破解民众和青年学子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疑惑,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高校天然承担着育人的使命,正与他的志向高度契合。因此,成为一名大学老师,是杜老师回国发展的坚定选择。

在师大任教后,2013年杜老师的丽娃讲堂讲座《舌尖上的理性——食品安全危机中的认知误区》大受好评,同年录制的视频课程又获得了教育部精品视频课称号。2014年,杜老师正式开设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食品安全与科学理性》实体课程。自2014年至2019年,杜老师几乎每年都通过改革创新课程授课法来持续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终于形成了这门精品课鲜明的课程特点和他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此外,杜老师还编写了全国首本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生物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将课程思政与具体学科结合落地。
正是源于杜老师精益求精的、追求卓越的教学态度,才使得课程历经八年的打磨,成为一届又一届学生眼中炙手可热的“金课”。作为一门以培养理性思维特质为目标的通识课程,这门课承载了他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思考,他以专业的科学数据和缜密的思维逻辑,深刻剖析一个个敏感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更激发他们对世情国情社情的深入思考,启迪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爱国情操。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引人入胜、一气呵成。随后,处内教师和孔院一线教师纷纷发表了该讲座对自身工作的启示和提升教学技能的启发。最后,杜老师号召大家将卓越育人真正践行到服务学校师生的工作中去,踏实奋进,以担当实干的精神为学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