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挖掘上海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推动党员理论学习与学校宣传工作深度融合,10月10日上午,宣传部党支部组织党员赴闵行区马桥镇开展“探寻上海历史根脉 传承文化薪火”主题党日活动。

马桥遗址发现于1959年,涵盖了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马桥文化等多个阶段,其发掘将上海历史前推2000多年。马桥文化展示馆生动呈现了马桥遗址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发展脉络,党员们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仔细聆听马桥文化的起源、发展与演变历程,近距离观察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深入了解先民们在农业生产、手工业制作、生活习俗等方面的智慧结晶。从独特的“马桥类型”陶器纹饰,到反映当时社会生产水平的工具遗存,每一件展品都让党员们直观感受到上海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在开放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马桥文化中追寻现代上海“海纳百川”城市精神的源头,并将之内化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动力。
随后,党员们赴“全国文明村”同心村开展参观学习。大家参观了同心村村民会所,探寻上海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开展乡村振兴的足迹;走进童心园、又延农场,学习“生态创想场+农耕传承地”双核驱动模式下的乡村振兴实践这一“田间大思政课”;探访金氏义庄展览馆、同心讲堂,感受丰富历史人文资源阐发而来的红色文化传承和浓厚文明氛围;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足迹,在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感悟上海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民生实事绘就人民生活幸福底色的不断追求。
支部党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交流参观感悟与工作思路,表示要将参观考察成果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课程资源助力学校“大思政课”建设。
支部纪检委员喻文溪表示,展览馆运用新媒体技术重现远古生活,并通过陶泥作品的电子互动体验,将静态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共鸣的学习资源。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资源挖掘,打造具有华东师大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校园文化传播的感染力与影响力。
支部党员杨雪薇谈到,马桥文化中蕴含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与文化自信,为校园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通过考察“同心村”的乡村振兴实践,深刻理解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作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将马桥的新时代伟大实践成果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结合,将之转化为生动的“大思政课”教学案例,让“田间大思政课”走进学生心头。
支部书记、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麒表示,此次实地参观学习就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大思政课”,党员同志们要从历史深处汲取力量,并将其转化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内在动力;要善于从“田间地头”“村头巷口”的基层领悟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的实践伟力,切实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的实践运用,不断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探索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结合点,以更丰富的形式、更优质的内容讲好华东师大故事。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是宣传部党支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强化部门作风建设,推动“理论学习+实践调研”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通过实地走访文化场馆和新时代乡村,不仅让党员们拓宽了视野、深化了认识,更为后续创新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